日本麻疹疫情蔓延 确诊患者高达167人——麻疹防控知多少


日本麻疹疫情蔓延 确诊患者高达167人——麻疹防控知多少

【环球网报道】据日本NHK电视台220日报道,2019年日本国内的麻疹患者已达167人,创下过去10年同一时期的新高。日本厚生劳动省呼吁人们考虑接受疫苗接种,并要求医疗机构采取彻底措施,防止因患者或医生之间的交叉传染而导致疫情继续扩大。


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公布的数字,截至本月10日的一周内,日本全国医疗机构报告的麻疹患者达到22人。以现有方式开始进行统计以来,2008年的疫情最为严重,全年患者超过1万人,而2019年的疫情仅次于2008年。有意见认为,本次疫情的病毒也很有可能是从国外被带入日本国内的。


日本川崎市健康安全研究所所长冈部信彦称:即使健康的人,如感染了麻疹也很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通过疫苗接种提高免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儿童务必定期进行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WHO)称,近年来全世界麻疹患者人数居高不下,尤其在亚洲和北美等地区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常见于青少年,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斑(Koplik’s spots斑)及皮肤斑丘疹为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

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约150~300nm。此病毒在外界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剂敏感。紫外线能很好灭活病毒,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4h,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病毒耐寒和干燥,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发病前2d至出疹后5d,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合并呼吸道感染者传染期可延长至出疹后10d。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过麻疹疫苗获得免疫力,但体内抗体可随时间而衰减。

4、流行特征

发病以冬春季为多。一般4-5年是一个高峰。2015年应是高峰年。

临床表现

潜伏期6~21 d,平均10d,曾接受主动或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日。

1、前驱期
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2、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

3、恢复期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多为(4.0~6.0)×10
9/L。

2、病毒分离

取前驱期或出疹初期病人眼、鼻咽分泌物及血、尿体外接种易感细胞,分离麻疹病毒。

3、血清抗体检测

取病程早期和恢复期血清。用ELISA法测血中IgM和IgG抗体,出疹后3d IgM抗体可呈阳性。

诊断

典型麻疹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前驱期症状、特征性麻疹黏膜斑及皮疹等不难诊断。

治疗

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


麻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染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表1 麻疹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疾病名称
传染源
传播途径
隔离预防











空气
飞沫
接触
生物媒介
口罩
帽子
手套
防护镜
隔离衣
防护服
鞋套
麻疹
麻疹患者
+
+
+
+

+
+
+

+



注:传播途径:+:其中传播途径之一,++:主要传播途径;
隔离预防:+: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四、隔离措施

一)基本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二)患者的隔离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应减少运转,当需要运转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4、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三)个人防护

1、进人病房或分隔间应戴口罩。

2、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四)患者转运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动。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

(五)环境与物体表面

1、病房内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2、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消毒

3、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医疗废物处置,对其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医疗废物袋,及时密封,并系于标签说明。



分享到: